翼状胬肉症状有哪些
翼状胬肉的常见症状会表现为睑球结膜充血和肥大症状,并且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灰头样突起、颈部血管充盈和组织肥大症状,患者应注意了解这些症状进行判断和治疗。
1.原发性翼状胬肉
结膜性翼状胬肉:眼睑裂球结膜充血肥大,逐渐延伸至角膜表面,形成三角形翼状胬肉,有血管组织,形似昆虫的翅膀,故称翼状胬肉。当它延伸到角膜时,可侵犯前弹力层和浅层基质。
2.角膜前翼状胬肉肥大的结膜形成三角形的充血皱襞,头部跨越角膜缘,底部呈扇形,并从半月皱襞延伸至泪阜两侧。在角膜缘的前部,是翼状胬肉的颈部。翼状胬肉头部突出于角膜缘,沿角膜缘延伸约2mm,表面有微血管。在头部末端,有一个灰白色的小泡小岛,由微粒堆积而成,侵入角膜表层,这就是福斯岛。岛周围的角膜和头部肉眼无法分辨。在角膜缘扩张的血管中分布着由颗粒组成的灰白色条纹。在浸润和充血区域,头颈部与角巩膜粘连。荧光素染色显示上皮脱落。
3.翼状胬肉的研究进展
头部为灰白色胶质状突起,末端有垂直锯齿状边缘。颈部充满血管和肥大组织。翼状胬肉头部表面微隆起,邻近散在钙化,边缘进展可越过瞳孔中心,深入角膜弹性层,上皮隆起,混浊明显。
由于翼状胬肉对角膜的牵拉作用,可改变角膜曲率,引起散光。Habsen等发现39眼翼状胬肉有规则散光,散光达5D,但多数无视力损失。Lin等人测量了翼状胬肉眼睛的对比敏感度,发现空间频率显著降低。同时发现眩光现象较正常眼明显增加。
翼状胬肉可长期稳定,无明显充血,组织肥大,头部稍隆起,角膜前部呈灰白色浸润,翼状胬肉继续向角膜中心推进,称为进行性。大多数患者没有意识症状,但当翼状胬肉扩散到角膜中心时,会引起散光。如果瞳孔被遮盖,会严重影响视力。翼状胬肉肥厚性挛缩可限制眼球运动。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学养生前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