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炮制,不一样的方法
吴茱萸是一种常见的中药,临床上用于治疗牙痛、湿疹、阿弗他溃疡、呕吐等症状。吴茱萸的炮制方法古今有一定的差异。你可以学习一些现代的吴茱萸加工方法。
1.古老的加工方法
在汉代,有炒法(玉汉)。刘宋时期,有盐和醋(雷公)。唐代有姜汁制、酒制(食疗)、煮制(外台)等方法。宋代有炒熟、炒焦、醋制烤(生辉坊)、煨制(博济)、汤浸(盐夷)、水浸去涎炒、醋浸去涎炒、酒浸去涎炒、黑豆制、汤浸去涎炒黄豆(宗胶),酒醋儿童粪便抄(苦坊)、盐制(宗味)、米醋煮(三阴)、汤煮(福福)、蒸、蒸。本文介绍了儿童粪便的加工方法。元代有汤洗烘法(脾胃法)、酒洗烘法(保煎法)、盐煎法(丹溪法)。明代有热蘸炒黄、醋蘸炒黄、酒蘸炒香熟、酒醋尿米泔水或猪细胞酒醋尿盐复制、炮制、酒醋加工、碎纸煎炸(普济坊)、水蘸、黄连、牵牛花煎炸(七霄),汤泡干(猛料)、煮沸(小结)、汤泡去苦汁、盐水煎炸(导论)、滚盐汤泡去毒煎炸(仁术)、盐汤烘烤(必读)、小儿大便系统(净月)、炒黑(鸡阴)等方法。清朝的炮制方法很多,如黄连(抱酒)、盐汤洗烤(本曹会)、开水浸泡(崇元)、盐炒儿童大便(朔月)、糯米煮(本曹书)、酒洗(金健)。
2.现代加工方法
1.吴茱萸:取原药材,去杂质及果梗、枝。
2.吴茱萸的制备:① 将甘草片放入锅中,加水(1:5)煎煮两次,去残渣,加入纯吴茱萸,拌匀,润湿吸干,慢火加热,煎干,取出晾干,每100公斤吴茱萸用6公斤甘草。② 取吴茱萸,用盐水拌匀,放入煎炸容器中,用慢火加热,炸至裂开,稍膨大时取出,放凉。每100公斤吴茱萸用3公斤盐。③ 取出吴茱萸,放入煎锅中,用慢火加热,翻炒至起泡,取出冷却。
3.临床应用
1.生物利用
(1) 阿弗他溃疡:用本品磨细,用醋敷在涌泉穴,24小时后取下,引火而下。能治疗虚火引起的阿弗他溃疡和高血压。
(2) 牙痛:食疗中草药汤加吴茱萸汤,用酒漱口,治疗寒性牙痛,有寒性疼痛的作用。
(3) 湿疹:本品用凡士林精制成30%或20%软膏,治疗慢性湿疹;也可用古今方剂中的10%软膏涂抹,本品用水煮三至五次,洗净,用于阴痒、疮,也可治疗各种疮。
4.利用
(1) 上腹寒痛:常与生姜、肉桂(去皮粗糙)、川椒(炒汗)、厚朴(生姜)同用,可散寒止痛,为阴寒内盛、腹胀痛,如乌珠玉汤(通志)。如与黄连、半夏、番木瓜等配伍使用,可治疗上腹痛不能吃、食物有呕吐、其脉串、新设乌珠玉汤(金匮仪)等。
(2) 呕吐:脾胃虚寒呕吐,常用生姜、白术、半夏、附子等等效物,治疗呃逆呕吐,水或唾液稀,上腹痛,似热,似压,具有温止吐作用。如果肝火侵入胃,则常合并黄连。清肝散火,减少不良反应,止吐。用于腹胀疼痛、吞酸呕吐、胃部打嗝,如左金丸;如果加上竹茹和大赭石,效果会更好。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学养生前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