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拉脓血是什么原因
如果婴儿血液浓缩,应该引起父母的警惕。这通常是由某些疾病引起的,可能与某些消化系统疾病有关。此外,也可能是一些外科疾病。如果孩子在排便时血液和粘液浓缩,可能是由细菌性痢疾引起的。目前,儿童常引起腹痛、发热等疾病,另外,我们要警惕亚急性坏死性肠炎,这也很容易导致儿童患上此类疾病。
婴儿便血的原因
1、 大便中含有血液和粘液
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患者常有发热、腹痛、大便量增加、“掉肛”(每次拉一点,拉完后想再拉,感觉掉肛排便无法完成)、大便中有新鲜血液、粘液等。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是最危险的一种细菌性痢疾。这在2-7岁的婴儿中很常见。秋天和冬天更常见。这种痢疾可在血便开始前出现中毒性休克的主要表现。
亚急性坏死性肠炎:又称亚急性出血性肠炎,症状为发热、腹痛、腹胀、呕吐、心烦意乱和食物中毒。更严重时会发生休克。患者大便量增加,含粘液、血便,或采样红豆汤、洗肉水质,气味较重。血常规检查的白细胞计数持续上升,常用中西医综合治疗。
肠套叠: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儿,尤其是4月至10月。
2、 像沥青一样大便
消化性溃疡:婴儿的大便像柏油路。也叫黑便。出血可能位于胃和结肠的上部。关键是常见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大便潜血试验可呈阳性。
然而,婴儿的溃疡不同于成人。血便前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适等症状,或根本没有胃痛和抗胃酸的病历记录。只是那条像凳子一样的柏油路突然变黑了。根据X线检查可确诊。消化性溃疡引起的脓性和血便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控制。
3、 排便后鲜血滴落
直肠息肉:它是婴儿便血最常见的原因。这在3-6岁的婴儿中很常见。婴儿排便后通常有血。血条很小,不会受伤。它不与排泄物混合。
肠管粘膜上的囊肿有多长,如带蒂肉疙瘩,大小一般如豇豆或大豆。有经验的医生经常在直肠指诊时触摸囊肿。如果囊肿继发于感染,可能会出现粘液便。囊肿可以通过乙状结肠镜切除术或电刀治疗。
肛裂和便秘:肛裂和便秘经常同时发生。肛裂是指肛门边缘撕裂。婴儿的大便干燥坚硬,有少量血和疼痛。肛裂患者应注意保持肛门口区域的清洁,多吃易消化、有润便功能的食材。
如果婴儿有便秘,当干性大便通过肛门时,很容易磨损肠粘膜并导致出血。便秘的婴儿在排便时会出血,但不会受伤。血是鲜红色的。大便时出血,大便后止血。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学养生前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