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主治什么病-
青霉素是医学上常用的药物。青霉素属于抗菌消炎药。它可以治疗人体炎症引起的一些疾病,如扁桃体炎、肺炎、病毒感染、发热感冒等,青霉素V钾片也很常见,可合理应用于治疗球虫感染。
青霉素控制哪些疾病?
青霉素V钾片适用于青霉素敏感菌引起的轻中度感染,包括扁桃体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以及相对敏感的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青霉素也可用于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和感染性心肌炎。
扁桃体发炎、咽喉肿痛可用口服青霉素治疗。青霉素是一种副作用小的抗生素,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结核、脑膜炎、心内膜炎、白喉和炭疽。但需要了解的是,如果病人是过敏体质或对青霉素皮肤过敏者是不能应用的。在使用青霉素之前,有必要做一个皮肤测试,以防止皮肤过敏。
青霉素属β-内酰胺类抗生素,疗效显著,应用广泛。然而,青霉素很容易引起副作用。1%-10%的人对青霉素皮肤过敏。所有年龄、制剂、剂量和给药途径都会产生过敏症状。严重过敏性休克可严重危及生命。
青霉素可溶解成10种左右的可溶性物质,可与蛋白质融合。其中最常见的是苄基青霉基(BPO基),另一部分通常称为小抗原决策基化合物(MDM)。虽然MDM只占5%,但与之相关的是更严重的速释光敏感性。半抗原与抗原融合后,产生桥联反应,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亚硝胺、激肽等有机化学物质,产生速捕性。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都含有β-内酰胺环,可产生交叉过敏症状。青霉素类中药制剂也可含有培养基中的蛋白质或其高聚物,可作为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生产的青霉素不容易产生这种过敏症状。
各种青霉素类(包括青霉素、氨苄西林、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苄星青霉素等半生成类似物)具有6-羟基青霉烷酸结构,溶解后可引起青霉烯丙基,并可产生交叉型过敏症状。皮肤对青霉素过敏后,应该用其他抗生素代替青霉素。
医疗部
过敏,皮肤科
多人口
过敏体质
常见症状
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和喉水肿
传染性
没有什么
病因
青霉素是一种半抗原,进入人体与组织融合产生一个完整的抗原。对于过敏性体质的患者,青霉素产生的全部抗原进入体内可引起网织红细胞产生特异性抗原LGE。LGE可粘附在鼻、喉、喉和支气管炎的黏膜上,引起皮肤过敏。当病人再次服用或注射青霉素,甚至外用青霉素时,新抗原体与特异性抗原LGE紧密结合产生效力,机体产生Ⅰ型超敏反应,病人血液中出现大量组胺、缓激肽等致敏物质,它们作用于人体有效器官,导致毛细血管和通透性扩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左心室和血管床容积增大,各种疾病立即出现。
临床症状
青霉素引起的过敏症状也可分为4种类型。Ⅰ型反应又称速发型反应,与青霉素可溶性物质特异性IgE有关,主要表现为过敏、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哮喘和喉水肿。其中过敏性休克更为严重。有时患者接触少量皮肤标准溶液即可迅速产生,死亡率为10%-20%。
Ⅱ型反应由特异性IgG和IgM介导。应用青霉素后可产生溶血性贫血。Ⅲ型反应与BPO特异性抗原有关。青霉素治疗的血清病样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或其他类型的皮疹、发热、关节疼痛和全身淋巴结肿大。IV型的主要表现是接触性皮炎(现阶段不外用,这是很少见的)。以氨苄西林为主的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率约为10%。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学养生前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