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中医治疗妙方有哪些
贫血对身体危害较大,轻则引起患者消瘦,重则引起患者频频头晕乏力,甚至危及生命,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病,这种贫血可以用中医调理的方法治疗,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就可以完全康复,那么,缺铁性贫血的中医治疗妙方是什么呢?
当归黄芪治疗贫血
【主治】益气养血。适应症:缺铁性贫血。
【处方组成】黄芪30g,当归20g,白芍10g,地黄30g,党参15g,甘草10g,白术10g,甘草6g,香附10g,砂仁6g(后夏),陈皮10g,山药30g,紫河车30g,宝内锦6g,生麦芽10g,鸡血藤30g,鸡胚角10g(香冲),锻明矾0.3g(香冲),针砂30g(先炒)。
【用法用量】每日一剂,煎煮三次,服三次。30剂为一疗程。
党参黄芪治疗贫血
功能适应症:营养性贫血。
【方剂组成】党参、仙灵皮、黄芪、丹参各30-35克,南沙参、仙鹤草、胶三仙各15-20克,甘草5-10克。
【用法用量】上药汤煎煮3次后,与汤剂配伍,口服2-3次,每日1剂。20天为一个疗程。
太子参治疗贫血
【功能主治】益气健脾、补肾补精、活血化瘀、清热解毒。适应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处方组成】黄芪15-45克、太子参15-30克、苍术10克、山药20-30克、当归10-12克、杞果10-15克、地黄15-30克、菟丝子20-30克、丹参10-15克、穿山甲5-10克、水蛭10克、菝葜15-30克、白花蛇舌草15-30克、公主30克、板蓝根15-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煎煮,儿童自行决定。
【加减法】肝肾阴虚明显或发热较低者,加知母、黄柏、龟甲、地黄、青蒿、天门冬、玄参;脾肾阳虚者,应加固枝、巴戟天、淫羊藿、鹿茸胶、肉桂;热毒者饮银花、连翘、黄连、桅杆、牛角;出血明显者,加墨旱莲、三七、地榆、墨鱼骨;如湿热明显,可加蒿、败酱草、龙胆、桅杆、滑石、大黄。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学养生前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