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究竟该不该去献血-
有些人非常害怕献血,因为他们充分考虑到血液中红细胞的减少会使内脏器官得不到足够的二氧化碳,大脑供血不足时会发生眩晕;白细胞计数的下降会导致人体免疫力的下降。这时,病原菌趁机得病;血小板是控制血液凝固的关键成分。如果血小板减少,伤口可能无法愈合。那么,献血后会不会出现上述疾病呢?
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我们都知道,一般的献血量为200毫升,如果遇到有价值的血样还是会提供400毫升。我不知道这个一般的献血量代表了身体什么?成人总血容量为4000-5000毫升,按规定每人献血200-400毫升,仅占总血容量的5%-10%。失血量不是很大,另外营养素会在短时间内补充,所以不容易影响人体。女性在“节日”期间每月要出血30~50ml,有的大出血量每月会达到80ml,对身体没有不良影响。
为什么有些人献血后会头晕?
一些初次献血的人很容易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这是由于血压的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心理所致。每个人的血管都像一条硫化橡胶管道。当管道内液体量较少时,其壁厚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减小。此时血压降低,心泵能量不足,导致心动过缓,血供减少,从而导致大脑一过性供血不足和眩晕。因此,献血后,建议大家休息一下,补充一些动能和水分,给血管一个完整的整合过程,让人感觉很快就康复了。
此外,由于献血导致人体白细胞和血小板偏低,免疫力低下和血液凝固的不良影响也毫无根据。正常成人血液中所有血细胞的使用寿命约为120天,白细胞计数的使用寿命最短,只有10多个小时,血小板的使用寿命约为10天。所以,即使你不献血,各种体细胞也会在某一时间死亡。身体的血液水平每天都在上升。据保守估计,对于所有体重为50公斤的正常成年人来说,每天大约有16毫升的血细胞死亡。此外,骨髓会导致非常大量的年轻血细胞报名参加工作。因此,人体的血液功能基本上不易受到影响。
献血对大多数人都有好处
在意外失血过多或献血的情况下,人体造血功能的工作能力是平时的4-5倍。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献血也能促进机体的基础代谢,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并不断刺激肌肉骨骼造血器官,从而保持造血功能的年轻饱满,收到延年益寿的实际效果,避免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在一项实验中,332名66岁以上的献血者与399名身体标准相同的非献血者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参加献血者的平均预期寿命优于未参加献血者。
但是,都是多方面的,确实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献血。中国要求6个月内献血;不要太轻或太重;贫血;患有各种传染病或有感染危险的人;有恶性肿瘤或病史者;患有严重慢性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和孕妇不应献血。
版权声明:本文由科学养生前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